黄颡鱼头大且扁平,吻端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的细齿呈绒毛状,带状排列。眼睛在侧上位,大小中等,嘴侧有触须。
黄颡鱼的身体比较长,平坦的腹部,后部略微侧扁,体表无鳞,背鳍与胸鳍处有发达的骨质硬刺,具有毒性。
其背部的颜色为黑褐色或者灰黑色,浅黄色的腹部,体表处有暗色纵斑块,断断续续的,灰黑色的鱼鳍,且带有黄色。
一、黄颡鱼的形态特征
1、黄颡鱼身体较长,腹部平坦,后部略微侧扁。头部大而扁平,吻端圆钝,口大、下位,上下颌具有绒毛状细齿,呈带状排列,眼睛侧上位,中等大小。
2、嘴侧有触须,其中鼻须位于后鼻孔前缘,可达或超过眼后缘,颌须共一对,可达或超过胸鳍基部,内侧颏须比外侧颏须要短。
3、体表无鳞,背鳍、胸鳍具有发达的骨质硬刺(有毒性),尾鳍深分叉,上叶、下叶等长。
4、背部为黑褐色或灰黑色,腹部为浅黄色,体表有断断续续的暗色纵斑块,鱼鳍为灰黑色,带有黄色。
二、黄颡鱼苗的常见种类
1、黄颡鱼:
黄颡鱼是鲿科黄颡鱼属指名物种,俗称黄辣丁、黄角丁、昂刺鱼等,全国各大水系普遍都有分布,特征是体粗壮、背鳍前距大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伸达胸鳍基部。
2、岔尾黄颡鱼:
岔尾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尤以长江中下游湖泊中最多,个体不大,产量不多,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特征是尾鳍深分叉、鼻须全为黑色。
3、长须黄颡鱼:
长须黄颡鱼是我国特有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干流及附属湖泊中,其中尤以长江中下游的湖泊中最多,特征是背鳍前距小于体长的1/3、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中部。
4、瓦氏黄颡鱼:
瓦氏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喜栖息在缓流江段及通江湖泊中,比黄颡鱼大,最大可达1千克以上,特征是体型大、头顶被薄皮、须长、上颌须末端超越胸鳍起点。
5、光泽黄颡鱼:
光泽黄颡鱼是常见的黄颡鱼,主要分布在长江及附属湖泊中,个体通常不大,常见个体约80-140毫米,特征是头顶大部裸露、须短、上颌须末端不伸达胸鳍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