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地整地:将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为沙壤土的地块作为种植地,种植前施入充足的基肥,并深耕做畦。
2、播种:根据所在地区决定种植时间,采取条播、穴播等方式,条播可开挖横沟,将种子与河沙拌匀,再撒施至沟中,用种量为4-5公斤/亩。播种后,要浇水保湿。
3、田间管理:幼苗的高度达到4-7厘米时开始间苗,每隔7-10厘米保留1棵幼苗。种植期间,做好松土、施肥等工作。
一、白芷高产种植方法
1、选地整地
(1)白芷宜在平坦土地栽培,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为佳。前茬通常多为水稻、玉米、高粱、棉花等。
(2)前茬作物收获后,每亩施腐熟堆肥,或厩肥3000-5000公斤,饼肥100公斤,磷肥50公斤作基肥。
(3)施肥后要进行翻耕,深约25-30厘米,整平耙细,做高畦。一般畦宽1.2-1.5米,高12-20厘米。四川产区通常不作畦。
2、播种
(1)播种时间
长江以南地区秋、春季均可种植,华东中原及西部地区8-10月,如冬季种植需要覆盖地膜,北方寒冷地区也可早春种植,播种为宜。要用当年新产种子。
(2)播种方式
①分条播、穴播和撒播。条播可增加生长优势,穴播可节省覆盖用的草灰或草。
②条播按行距30厘米开2厘米深的横沟(沟底要平),然后将拌有河沙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用种子4-5千克。
③撒播的亩用种子6公斤。无论条播还是穴播,播后应立刻浇水,有条件的最好浇水覆盖才草,草木灰或麦秸等,覆盖标准以不露种子为宜。
④播后若无雨,应及时浇水,保持水土湿润,以利于种子发芽。通常播后15-20天发芽。
3、田间管理
(1)间苗
①出苗后株高4-7厘米时间苗,可进行1-2次。穴播留苗5-8株,条播的每隔7-10厘米左右留苗1株。
②按株距10-12厘米定苗。间苗时,留叶柄青紫色或植株基部扁形的壮苗,留成三角形或梅花形,以利通风透光。
(2)松土除草
结合间苗进行除草。苗期除草要用手薅或浅锄,以后可进行中耕除草,使田间土壤疏松无杂草,以利生长。
(3)施肥
①一般追肥3-4次。第1、2次均在间苗、中耕后进行。每次每亩施稀人畜粪水1500-2000公斤。第3次在定苗后进行,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3000公斤,加入3公斤尿素。清明节前后进行第
②第一次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3000公斤,撒施草木灰150公斤,施后培土。浙江第1次在3月间苗后,第2次在4月除草后,第3次在立夏前施肥,通常冬季施圈肥。
③施肥应注意当年宜少施,以防徒长,提前抽苔开化。第2年宜多,辅以磷钾肥,促使根部粗壮。
(4)排灌
白芷播种后土壤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生长期,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浇水,确保植株生长需要,雨水过多或田间积水时,应及时排水,以防病害或烂根。
4、病虫害防治
(1)5月初可能有斑枯病发生,这是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发病初期,除去病叶,并喷施“杀菌王”或“灭毒杀青”水溶液1-2次,注意按说明稀释。
(2)连阴雨时排水不良将会有根腐病发生。防治方式:及时排水,发病初期用绿亨六号稀溶液灌根,严重时拔除的病株拿出大田,以防真菌传染。
(3)有红蜘蛛、蚜虫为害叶片时,用稀释后的满园青或乐果喷杀。
5、采收加工
(1)白芷在播后的第二年7-8月收获,采收加工在收获时要挖出全根,抖净泥土,运回晒场,大小分个分开暴晒。
(2)白天日晒,傍晚用硫熏蒸,熏时要留一小洞,允许跑少许的烟,以防灭火。
(3)通常熏1-2次,把白芷内部的水熏蒸出来,便于晾晒,如遇雨天可以采用烘干。
二、白芷的繁殖方式
1、白芷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直播,不宜移栽,移栽植株根部多分叉,主根生长不良,影响产量和质量。
2、适时播种是获得高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过早播种,冬前幼苗生长过旺,第2年部分植株会提前抽薹开花,根部木质化或腐烂,不能作药用,影响产量。
3、播种过迟因气温下降,影响发芽出苗,幼苗易受冻害,幼苗生长差,产量低。
4、隔年种子发芽率低,新鲜种子发芽率高,生产上选用当年收获的新鲜种子播种,一般以秋播为主,春播产量低,质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