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料发酵:使用稻草、牲畜粪便、尿素、豆饼、过磷酸钙、石膏粉、石灰配制培养料并建堆发酵。
2、菇房消毒:注意对菇房进行消毒,然后将培养料均匀铺在床面上。
3、播种:一般可采取撒播、混播或层播等方式进行播种,播种后以棚舍温度22-28℃、湿度60-70%为宜。
4、覆土消毒: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到培养料三分之二时即可覆土。
一、双孢菇如何种植
1、培养料发酵
(1)每100平方米可用稻草2000公斤、牲畜粪便1500公斤、尿素15公斤、豆饼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石膏粉50公斤以及石灰30公斤作为培养料。
(2)接下来就要做好培养料发酵的工作了,选择一个水源充足、排灌方便、靠近菇棚的地区,建堆前先将稻草预湿3-5天,使其吸水充分软化,再建堆,堆的规模视实际情况而定,在底层铺一层稻草,在撒入石灰、过磷酸钙、尿素等,一层草一层粪料,这样推满七层。
(3)在建堆时,1-3层不需要浇水,以后每铺完一层要浇水一次,下层少浇,上层多浇水。在建堆后要及时翻堆,使其发酵,每次将下层的料翻到上层,四周的翻到中间,中间的翻到四周,促使其发酵均匀。
(4)首次翻堆在建堆6天后,以后每2-3天翻堆一次,直至其发酵完成,完成后经过消毒后移入菇房内。
2、菇房消毒
(1)双孢菇在栽培时不需要光照,在栽培时布置好菇床后,将菇房的卫生打扫干净,先用敌敌畏喷洒地面,每平米1克左右,再在地面撒施石灰粉,通常每平米1-2克。
(2)在给菇房消毒后,将培养料铺在床面上,要求料面整齐,厚度均匀,当培养料的温度低于25度时,将其轻轻拍平,松紧之一,操作人员要经过消毒。
3、播种
(1)播种可采用撒播、混播以及层播的方式,撒播将菌种从菌种瓶中取出,将其放入容器内搅拌均匀,每平米用菌种一瓶,撒播适用于麦粒菌种,将其均匀撒在料面上即可,撒播后可撒一层培养料,将其压平即可。
(2)在播种后要保持棚舍的温度在22-28度之间,湿度在60%-70%,播种后2天内不宜通风,在第三天时可以少许通风,一周菌丝开始生长,这时可加大通风量。
4、覆土消毒
在播种15-20天后,当菌丝已经生长到培养料三分之二时即可覆土,覆土可拌入石灰、磷肥,再用敌敌畏消毒后在覆土。覆土一周后,要连续喷洒2-3天,每天1-2次,注意土壤的湿度以不粘手为宜,这样能促进子实体的快速形成。
二、培育双孢菇怎么用好四水
1、压菌水
(1)压菌水要适时床面有菌丝冒出,说明菌丝已发至培养料底并在土层内已发好,已具备了结菇能力,此时应适时喷压菌水。
(2)加大通风,使大风吹进菇棚,使土面菌丝倒伏;根据土层发菌情况掌握喷水量,通常每平方米床面喷1公斤左右的水,分为早晚各1次进行,使土层厚度的1/2洇透水。
(3)喷水后,菌丝不再钻出床面,此时结合强通风,使床面顶层约0.5厘米厚度的土面失水、略有发白,菌丝在该厚度以下的土层内可横向生长、连结,并达到生理成熟,向生殖生长方向过渡。
2、结菇水
(1)结菇水要重喷结菇水在喷压菌水3天后喷洒。根据培养料及土层含水状况,结菇水按每平方米3公斤左右的用量分4次喷入,直到覆土层湿透水但无下渗水为准。
(2)喷结菇水时,应加强通风,有条件的应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喷水后2天可见有小菇蕾出现。
3、出菇水
(1)出菇水要足量出菇水的用水量与喷洒方式与结菇水相似。此时已有菇蕾出现,注意水温要尽可能与棚温相仿,不能使温差过大。
(2)并且,有菇蕾的地方应多次少许喷水,总量要足。但仍应注意土层中不要有水渗入培养料,这一点很重要。
4、维持水
(1)维持水要经常与保持菇棚湿度相结合,每天应根据诸如温度、通风等情况掌握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保持棚内湿度在90%左右,覆土面基本湿润。
(2)若在通风孔处、近门口处有发白现象,属正常现象。随着子实体的不断长大,喷水次数及用水量也应不断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