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地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深耕深翻,然后结合整地施足基肥,整平作畦。
繁殖方式:常见繁殖方式包括分根繁殖、扦插繁殖、种子繁殖(分为育苗移栽和直播)。
田间管理:及时中耕除草,加强水肥管理,适时摘除花蕾。
病虫害防治:做好根腐病、蚜虫、银纹夜蛾、棉铃虫、蛴螬等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一、丹参的种植技术
1、选地整地
四川中江种植丹参,选择甘薯、玉米、花生等为前作,前作收获后进行整地,深翻30厘米以上,结合整地施基肥,亩施堆肥或厩肥2000公斤左右,耙细整平,做成高畦或平畦,畦宽1.3米,畦长视地形而定。浙江常间作于桑、茶、桔园和杉树幼林中。
2、繁殖方式
(1)分根繁殖
四川产区多采用分根繁殖。作种栽用的丹参通常都留在地里,栽种时随挖随栽。选择直径0.3厘米左右,粗壮色红,无病虫害的一年生侧根于2-3月栽种。也可在11月收获时选种栽植。按行距30-45厘米,株距25-30厘米穴栽,穴深3-4厘米,施猪粪尿,每亩1500-2000公斤。栽时将选好的根条折成4-6厘米长的根段,边折边栽,根条向上,每穴栽1-2段。栽后随即覆土,一般厚度为1.5厘米左右。据生产实践,用根的头尾做栽出苗早,中段出苗迟,因此,要分别栽种,便于田间管理。木质化的母根作种栽,萌发力差,产量低,不宜采用。分根栽种要注意防冻,可盖稻草保暖。
(2)扦插繁殖
华北、江浙地区多采用扦插繁殖。通常华北于6-7月,江、浙于4-5月,取丹参地上茎,剪成10-15厘米的小段,剪除下部叶片,上部叶片剪去1/2,随剪随插。在已作好的畦上,按行距20厘米,株距10厘米开浅沟,然后将插条顺沟斜插,插条埋土6厘米。扦插后要进行浇水、遮荫。待再生根长至3厘米左右,即可移植于田间。也有的将劈下带根的株条直接栽种,注意浇水,也能成活。
(3)种子繁殖
①育苗移植
北京地区于3月,进行条播,覆土0.3厘米,播后浇水,加盖塑料薄膜,保持土壤湿润,约15天左右出苗;江浙地区于6月种子成熟时,采收后立刻播种,复土以盖上种子为度,播后盖草保湿,10月移植于大田。
②直播
华北地区于4月中旬播种,条播或穴播。穴播行株距同分根法,每穴播种子5-10粒;条播沟深1厘米左右,覆土0.6-1厘米,亩播种量0.5公斤左右。如遇干旱。播前先浇透水再播种。播后半月出苗。苗高6厘米时进行间苗定苗。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分根繁殖地,因覆土稍厚,出苗慢。通常在4月幼苗开始出土时,要进行查苗,发现土板结或复土较厚,影响出苗时,要及时将穴的复土扒开,促其出苗。生育期中耕除草3次,第1次于5月,苗高10-12厘米时进行,第2次于6月进行,第3次于8月进行。
(2)施肥
生育期结合中耕除草,追肥2-3次,亩用腐熟粪肥1000-2000公斤,过磷酸钙10-15公斤,或饼肥25-50公斤均可。
(3)排灌
两季注意排水,避免水涝。出苗期及幼苗期如土壤干旱,及时灌水或浇水。
(4)摘蕾
除留做种子的植株外,必须分次摘除花蕾,以利根部生长。
4、病虫害防治
(1)病害
①根腐病: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病。受害植株根部发黑,地上部枯萎。
②防治方式:病重地区忌连作;选地势干燥、排水良好地块种植;雨季注意排水;发病期用70%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
(2)虫害
①蚜虫:以成若虫吸茎叶汁液,严重者造成茎叶发黄。防治方法:冬季清园,将枯株落叶深埋或烧毁;发病期喷50%杀瞑松1000-2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000-2000倍液,每7-10天1次。连续数次。
②银纹夜蛾:幼虫咬食叶片,夏秋季发生。防治方式:在幼龄期喷90%敌百虫原药800倍液或50%磷胺乳油1500倍液,7天1次。
③棉铃虫:幼虫危害蕾、花、果,影响种子产量。防治方法:现蕾期开始喷洒50%磷胺乳油1 500倍或25%杀虫脒水剂500倍液防治。
④蛴螬:以幼虫危害,咬断苗或嘴食根,造成缺苗或根部空洞,危害严重。防治方式:施肥要腐熟,用高温堆肥;灯光诱杀成虫;用75%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0.1%拌种;田间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或75%辛硫磷乳油700倍液洗灌;用氯丹乳油25克,拌炒香的麦麸5公斤,加适量水配成的毒饵,于傍晚撒于田间诱杀。
二、丹参冬天会不会被冻死
1、丹参在冬天是有可能被冻死的。这要根据冬天的温度来进行判断,如果当温度在零下5℃左右的时候,丹参在地上的那一部分就会被冻死,因为丹参的茎叶不能够很好地抵御寒冷。
2、如果是地下生长的部分丹参,可能会在冬天的时候熬过去,成功进入春天的步伐。如果在南方地区种植就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南方地区的温度比北方温暖,所以丹参在南方种植可以很好地抵御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