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苗受害,茎基部会出现椭圆形病斑,颜色多为暗褐色,且带有轮纹。发病前期,植株白天萎蔫,但晚上又会恢复,病斑会慢慢下凹。
环境过湿时,病部会出现不显眼的蛛丝状霉,颜色多为淡褐色。病斑蔓延后,会绕茎一圈,病部开始干枯,萎蔫的叶片也无法恢复,植株会慢慢枯死。
植株的根部变褐或腐烂,病部出现霉层,看起来呈轮纹状或淡褐色网状。
一、黄瓜立枯病的发病症状
1、黄瓜立枯病俗称死苗、猝苗,除危害黄瓜外还能危害番茄、茄子、辣椒、豆类等多种幼苗及大苗。
2、病害通常比猝倒病来得晚,多发生在育苗的中、后期。其特点是受害幼苗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带有轮纹,前期病苗白天萎蔫,夜晚恢复,病斑逐渐凹陷。
3、湿度大时产生淡褐色蛛丝状霉,但不明显,病部没有白色棉絮状霉。病斑逐渐扩大后绕茎一周,甚至木质外露,病部收缩干枯, 叶片萎蔫不可恢复原状,幼苗不呈猝倒伏状,逐渐干枯死亡。
4、地下根部皮层变褐色或腐烂,但不易折倒,病部具轮纹状或淡褐色网状霉层。
二、黄瓜立枯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1、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菌从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幼茎、根部而引起发病。此外还可通过雨水、流水、农具以及带菌的堆肥传播为害。
2、多在苗床温度较高或育苗后期发生,阴雨多湿、土壤过黏、重茬发病重。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三、黄瓜立枯病的防治方式
1、种子
种子可用种子重量O.2%的40%拌种双拌种,药液浸种3 0分钟,然后洗净催芽。
2、床土
(1)苗床以8 g/mz的40%拌种双或40%五氯硝基苯与福美双l:1混剂,加细土拌匀,取1/3药土撒在苗床上,播种后,上覆2/3的药土。
(2)对病床进行药剂防治时,不要用瑞毒霉农药,通常用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隔7天1次,连续2-3次;或666.7㎡用30%百菌清烟剂0.25 kg、5%百菌清粉尘土l kg熏烟或喷粉。
(3)也可进行高温苗床土,如埋设电热线,可将苗床升温至55℃维持2小时,或密闭保护设施,并人工或太阳光加温到50℃,坚持3天以上再通风。
3、加强苗期管理
幼苗出土后加强通风等管理,加强幼苗锻炼,避免幼苗徒长。苗床要注意保持土壤疏松,播种时不要把床土踩实,要加强通风降温。
4、预防病害发生
(1)预防黄瓜立枯病的措施,一是增强黄瓜自身免疫能力, 另一方面是施用保护性剂。目前,增强植物自身免疫能力的药剂只有一类,就是德国和法国科学家研究发现的,从海洋生物海藻里提取出来的海藻素,它能提高作物的抗逆性,使病菌不易侵入, 同时也能预防非常多生理性病害。目前生产上用得较多的是碧绿素。保护性剂应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使用。
(2)因为保护性剂施用时要求药剂要均匀地附着在植物表面,且药效时间要长才行,而通常的粉剂不易达到此要求,故应选择剂型先进、且质量较好的药剂。陶氏益农公司(原美国罗门哈斯)生产的大生富就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保护性剂,它的剂型较先进,粘性好(悬浮剂), 耐雨水冲刷,成本低(稀释倍数可为600-800倍)。在各地使用后,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5、化学防治
(1)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恶霉灵、福美双、百菌清、杀毒矾、普力克、瑞毒霉锰锌、安克、瑞凡、金雷, 银法利、科佳、凯润等。
(2)发病初期可喷洒普力克、瑞毒铜、多菌灵、利克菌、甲基硫菌灵、百菌清等药剂,或直接用药液浇灌。也可用1 5%恶霉灵水剂450倍液、20%甲基立枯磷乳油l 200倍液或5%井冈霉素水剂1 500倍液喷洒,每7-1 0天1次,连喷2-3次。
(3)发病后可用53.8%可杀得2000稀释2 000倍加云大120稀释l 500倍或用25%恶霉灵600倍液、72.2%普力克600倍液喷雾防治,5-7天喷1次,连喷2-3次。
6、生物防治
病虫害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各种有益生物或生物的代谢产物来控制病虫害。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比具有经济、有效、、污染小和产生抗药性慢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