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以条播为主,行距控制在30cm左右,播种深度0.5-1cm,用种量为1kg/亩。
除草:幼苗期及夏季收割后需要及时进行除草。
排灌水:冬前、返青后、干旱时浇水,雨季时及时排水。
防病:加强病虫害防治,常用药剂有杀螟松、乐果、氰戊菊酯、多菌灵、托布津等。
收割:始花期开始收割,每年可收割3-4次,每次留茬高度以5cm为宜。
一、紫花苜蓿怎么种植
1、播种
大部分地区以条播为主,行距30厘米,利于通风透光及田间管理。播种量通常为1千克/亩左右,采种田要少些,盐碱地可适当多些,播量过大苗细弱。播种深度是影响出苗好坏的关键,一般是播种过深,最佳深度为0.5-1厘米。
2、除草
清除杂草是苜蓿田间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一是在幼苗期,另一则是在夏季收割后,因为这两个时期苜蓿生长势较弱,受杂草危害较为严重,特别是夏季收割后,水热同步杂草生长快,不论采取什么方式,一定要做到及时规范。选择除草剂要慎重,以免造成牲畜中毒。
3、排灌水
苜蓿耗水量大,每生产1千克干物质需水800升。在冬前、返青后、干旱时要浇水。滨海、低注地要注意雨季排水,水淹24小时苜蓿会死亡。
4、防病
苜蓿生育期间遇到病虫害时一定要及时防治,否则会影响产量和品质。通常用杀螟松、乐果、氰戊菊酯等喷雾,防治害虫、如发生锈病、褐斑病、霜霉病,用多菌灵、托布津等药剂防治。
5、收割
一般在始花期,也就是开花达到1/10时开始收割,最晚不可超过盛花期。苜蓿为多年生植物,再生性强,每年可收割3-4次,最后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则影响养分积累,不利于安全越冬。通常收割后要留出40-50天的生长期。留茬高度以5厘米为宜。
二、紫花苜蓿有什么价值
1、产草量高
紫花苜蓿的产草量因生长年限和自然条件不同而变化范围非常大,播后2-5年的每亩鲜草产量通常在2000-4000千克,干草产量500-800千克。在水热条件较好的地区每亩可产干草733-800千克。干旱低温的地区,每亩产干草400-730千克。荒漠绿洲的灌区,每亩产干草800-1000千克。
2、利用年限长
紫花苜蓿寿命可达30年之久,田间栽培利用年限多达7-10年左右。但其产量,在进入高产期后,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3、再生性强
紫花苜蓿再生性非常强,刈割后能很快恢复生机,通常一年可刈割2-4次,多者可刈割5-6次。
4、适口性强
紫花苜蓿茎叶柔嫩鲜美,不论青饲、青贮、调制青干草、加工草粉、用于搭配饲料或混合饲料,各类畜禽都最喜食,也是养猪及养禽业首选青饲料。
5、营养丰富
(1)紫花苜蓿茎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多种维生素及胡萝卜素,特别是叶片中含量更高。紫花苜蓿鲜嫩状态时,叶片重量占全株的50%左右,叶片中粗蛋白质含量比茎秆高1-1.5倍,粗纤维含量比茎秆少一半以上。
(2)在同等面积的土地上,紫花苜蓿的可消化总养料是禾本科牧草的2倍,可消化蛋白质是2.5倍,矿物质是6倍。
6、肥田增产
(1)紫花苜蓿发达的根系能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物质,并能从土壤深层吸取钙素,分解磷酸盐,遗留在耕作层中,经腐解形成有机胶体,可使土壤形成稳定的团粒,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根瘤能固定大气中的氮素,提高土壤肥力。
(2)2-4龄的苜蓿草地,每亩根量鲜重可达1335-2670千克,每亩根茬中约含氮15千克,全磷2.3千克,全钾6千克。每亩每年可从空气中固定氮素18千克,相当于55千克硝酸铵。
(3)苜蓿茬地可使后作三年不施肥而稳产高产。增产幅度一般为30%-50%,高者可达1倍以上。农谚说:“一亩苜蓿三亩田,连种三年劲不散”。
7、保持水土
(1)紫花苜蓿枝叶繁茂,对地面覆盖度大,二龄苜蓿返青后生长40天,覆盖度可达95%。
(2)又是多年生深根型,在改良土壤理化性,增加透水性,拦阻径流,避免冲刷,保持坡面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十分显著。
(3)据测定:在坡地上,种植普通农作物与紫花苜蓿相比,每年每亩流失水量大16倍,土量流失大9倍。
8、蜜源植物
紫花苜蓿是严格的异花受粉植物,常靠外部机械力量和昆虫采蜜弹开紧包的龙骨瓣而受粉,花期长达40-60天,花期进行田间放蜂,可使蜂蜜产量大幅度提高,同时也提高苜蓿种子产量。
三、紫花苜蓿杂草的防治方法
1、做好播种前的准备
(1)种植紫花苜蓿应选择杂草少的地块,如果是杂草繁多的生茬地,先种玉米等作物2-3年,经除草净地后再种植苜蓿。
(2)在播种前先深翻整地,深翻可将表层土壤中的大部分杂草籽深埋,使之不可发芽出土。另一方面,预先深翻、整地后,让地表杂草种子提前发芽。
(3)对土壤墒情好、多年生杂草占有比例大的地块,如果在苜蓿播种前再浅耕一次,可消灭已发芽的杂草。
(4)通过深翻和浅耕还可去除多年生杂草的地下根茎,减轻多年生杂草的危害。另外应使用腐熟后的农家肥作基肥,避免过腹草籽成活。
2、正确使用除草剂
(1)目前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处理主要针对一年生杂草,通常在苜蓿播种后出苗前采用,可选用5%普施特水剂、48%地乐胺乳油或34.5%豆舒乳油,兑水后进行茎叶喷雾。
(2)做土壤处理时不能随便增大药剂用量,否则对苜蓿出苗率和前期生长有影响。除禾本科草外,田间还混和生长着阔叶杂草时,可选用5%普施特水剂每亩80-120毫升茎叶喷雾,还可选用10.8%盖草能乳油每亩20-30毫升,加25%苯达松水剂(有轻微药害)每亩150-200毫升,茎叶喷雾。
(3)苗后除草一定要选准施药时机,在苜蓿3片3出复叶展开后,杂草3-5叶期,可选用5%普施特水剂、5%豆草特水剂或25%苯达松水剂+6.9%威霸水乳剂进行防治,使用时药剂喷洒一定要均匀,否则除草效果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药害。
3、中耕除草
(1)在生产实践中,播种当年的苜蓿田杂草危害重。由于苜蓿出苗后有4周左右时间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这段时间正是杂草大量发芽出土阶段,出土后在的光照和营养条件下,得以迅速生长,在田内非常快占据了优势地位。
(2)其次是越冬苜蓿茬草刈割后,苜蓿分枝缓苗阶段正值6月上旬左右,稗草、马唐、藜、苋、蓼等杂草已出齐苗,适宜的水分和温度使杂草生长迅速,所以在苜蓿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抓住农时,搞好中耕除草,可以收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3)通常进行两次中耕除草,次在出苗后15天左右进行,下锄不宜过深;第二次在出苗后30天左右,下锄稍深些。苗眼中的草要用手拔除。每次锄草后要中耕培土。次宜浅,第二次宜深些。
(4)第二年返青后也进行两次中耕除草。中耕除草不仅防除杂草效果好,而且还能疏松土壤,增强土壤的蓄水能力,促进苜蓿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