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堇叶斑病:发病前,喷施硫磺悬浮剂800倍液等药物。发病初期,拔除病株并销毁,用50%甲基硫菌灵做喷雾处理。
三色堇漆斑病:播种前对土壤进行消毒,养殖期间及时拔除病株。
三色堇花叶病:喷施克毒灵7.5%水剂700倍液等药物。
三色堇黄胸蓟马:喷施2.5%溴氰菊酯4000倍液等药物,每隔10天喷一次。
一、防治三色堇病虫害的方法
1、三色堇叶斑病
(1)高温多湿天气时容易发生叶斑病,叶斑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引起褐色至浅白色斑点,并有褐色的边缘。
(2)解决方式:发病初期立即隔离病株并尽快销毁,及时喷洒50%甲基硫菌灵。硫磺悬浮剂800倍液或40%百菌清悬浮液600倍液,在发病前预防更有效。
2、三色堇漆斑病
(1)漆斑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圆形至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外围具有大片的黄色变色区,周生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黑色小点。
(2)解决方法:密切观察,发现病株及时挖除,避免传染。 播种前苗床土壤、上盆前摆放地和盆土要进行消毒。
3、三色堇花叶病
(1)花叶病发生时先是少数叶片发病,后向全株蔓延。
(2)植株发病初期,叶片的侧脉间出现绿色斑块,后逐渐扩大,部分融合呈黄绿色,但叶脉附近仍保持原有的绿色,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
(3)发病重时缩小的叶片向上卷缩,叶背面的叶脉生出小瘤状凸起,细脉褐变,整个植株生长缓慢。
(4)解决方式:可以用病毒A20%粉剂500倍液或克毒灵7.5%水剂700倍液,全株喷施,控制病毒的发生。
4、三色堇黄胸蓟马
(1)危害三色堇的主虫害之一。它主要以若虫和成虫来危害三色堇的花,并留下灰白色的斑点,危害严重时,会使三色堇的花瓣卷缩、花朵提前凋谢。
(2)解决方法:用2.5%的溴氰菊酯4000倍液或杀螟松1500倍液,每隔10天喷洒一次。
二、三色堇育苗方法
1、繁殖
(1)三色堇的繁殖多用播种法,为保留优良品种的特性,也可在初夏时行扦插或压条繁殖。
(2)三色堇可四季播种,全年开花。其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18~22℃,所以播种通常以9月份为好,这样早春即可开春花。
(3)扦插3~7月均可进行,以初夏为。一般剪取植株中心根茎处萌发的短枝作插穗比较好,开花枝条不可作插穗。
(4)扦插后约2~3周即可生根,成活率非常高。压条繁殖,也很容易成活。三色堇的种子在25℃以上时会出现休眠或半休眠状态而影响发芽率。
2、播种介质
(1)pH值为5.8~6.2,过低会导致缺硼,引起叶端发焦。发芽温度18~22℃,7~12d出苗。萌发初期胚根展出约1cm的根系,子叶可见萌动。
(2)播种需用蛭石覆盖以保持湿润,介质过干会使发芽不整齐。当小苗的根系长至3cm,子叶展开。此时如水分过多,根系会缺乏氧而生长缓慢。
(3)可以增加光照,但夜间不宜有光照,会引起花蕾过早的出现。
3、管理
(1)三色堇育苗的昼温适宜为20~21℃,夜温18℃。育苗的肥料为低浓度50mg/kg左右的氮肥或钙为基础的复合肥料作为养分补充。
(2)根系为5cm左右时,真叶开始展出,此时温度需降低到约18℃,避免徒长。三色堇育苗期间可以逐渐增强光照,施肥浓度可上升至150mg/kg。
(3)根系逐渐丰满,苗高约3cm,有3~4对真叶时,湿度调节在24h内有干湿的周期性变化,温度可适当降低些,利于壮苗。
4、移栽
(1)三色堇育苗成功之后,则对三色堇进行移植,盆栽三色堇,通常在幼苗长出3~4片叶时,进行移栽上盆。
(2)盆栽三色堇每17cm盆植1株,花坛株距15~20cm。栽培土质以肥沃富含有机质的壤土为佳,或用泥炭土30%、细蛇木屑20%、壤土40%、腐熟堆肥10%混合调制。这对生长在冷凉、弱光的秋冬季节的三色堇尤为重要,否则不易干燥而影响其生长。
(3)移植时须带土球,否则不易成活。幼苗上盆后,先要放背阴处缓苗1周,再移置向阳处。生长期正常浇水,勤施稀薄肥,并进行松土、摘心,一般早春即可开花。三色堇在秋冬季节生长要求阳光充足,但春夏开花期可以略耐疏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