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鳑鲏为鲤形目、鲤科、鳑鲏属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可用作观赏、食用。
中华鳑鲏鱼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侧呈黄灰黑色,体侧及下部呈银白色,尾部沿侧中线有黑色纵纹,鱼鳍呈淡黄色。
中华鳑鲏主要栖息于淡水湖泊底层及河流浅水区,以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及幼虫、藻类、高等植物的幼嫩枝叶及碎屑等为食,生长适温14-28℃,摄食临界水温8-32℃。
一、中华鳑鲏简介
1、物种论述
中华鳑鲏常见的一种鳑鲏,别称彩石鳑鲏、彩石鲋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鳑鲏属小型淡水鱼类,我国南北各地都有分布,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既可作小型食用鱼类,又可作小型原生观赏鱼类。
2、形态特征
(1)中华鳑鲏体呈长卵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背缘在后头部有一浅凹;头侧扁,吻钝,眼侧中位;口小,前位,圆弧状,无须;鳞稍大,侧线已大部消失,仅前端有3-6个鳞有侧线管。
(2)背鳍始于体前后端正中央的略前方或略后方,臀鳍始于第4-5分支背鳍条基的下方,胸鳍始于背鳍始点略前方,尾鳍深叉状;背侧黄灰黑色,体侧及下部银白色,尾部沿侧中线有一黑色纵纹,各鳍淡黄色。
3、分布范围
中华鳑鲏的分布极为广泛,我国河南、宁夏、广西、黑龙江、山西、四川、广东、陕西、山东、安徽、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湖南、湖北、河北、甘肃、云南、海南、贵州、吉林、内蒙古、辽宁、青海等地均有分布,国外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俄罗斯、缅甸等地。
二、中华鳑鲏的生活习性
1、浅水性:中华鳑鲏是浅水性鱼类,多数栖息在淡水湖泊底层、河流浅水区,少数生活在清澈多石的溪流中,但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饵物环境等随时都可能改变鳑鲏鱼的栖息环境。
2、杂食性:中华鳑鲏是杂食性鱼类,其中动物性食物有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水生昆虫及幼虫等,植物性食物有藻类及高等植物的幼嫩枝叶、碎屑等,也喜食沉积在水底的有机质。
3、广温性:中华鳑鲏是广温性鱼类,生存临界水温0-35℃,最适生存水温14-28℃,水温低于8℃或高于32℃时停止摄食,水温低于0℃或高于35℃时死亡,冬季集群在深水区越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