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和桂鱼没有区别,二者为同一种鱼类。
鳜鱼属于鲈形目、鮨科、鳜属淡水鱼类,广泛分布于国内除青藏高原以外的各个水域,昼伏夜出,以鱼类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生长适宜水温23-28℃,摄食水温5-32℃,生存水温0-36℃。
华南地区,鳜鱼一般在4-8月份繁殖。长江流域地区,鳜鱼一般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繁殖。黑龙江流域地区,鳜鱼一般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繁殖。
一、鳜鱼和桂鱼的区别
1、鳜鱼和桂鱼是同一种鱼,鳜鱼又叫做季花鱼、花鲫鱼等,它属于完全在淡水中生活的鱼类,通常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的水体中,白天的时候一般潜伏于水底,在夜间的时候开始活动觅食。
2、鳜鱼为肉食性鱼类,性情比较凶猛,主要以鱼类和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在仔幼鱼阶段就开始吃食其它鱼苗,在冬季的时候会停止摄食。
3、长江流域的鳜鱼在每年5月中旬至6月上旬进行繁殖,在华南地区每年4-8月份的时候进行繁殖,而黑龙江流域在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下旬的时候进行繁殖,鳜鱼的产卵场地通常在有一定流速的湖泊进水处和有风浪拍击的岸滩,并且在雨后涨水的夜晚产卵活动比较频繁。
4、雄鱼一般在1-2龄性成熟,雌鱼在2-3龄的时候性成熟,成熟的小型雄鱼体长为190毫米左右,体重大约为160克左右,小型的雌鱼体长为200毫米左右,体重大约为160克左右,鳜鱼的怀卵量和年龄、个体大小有关。
二、鳜鱼的刺有没有毒
1、鱼种定义
鳜鱼是名贵淡水经济鱼种,别称桂鱼、季花鱼、花鲫鱼、鳌花鱼等,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鮨科、鳜属淡水鱼类,除青藏高原外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因张志和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而家喻户晓,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2、毒性论述
鳜鱼的刺有毒。鳜鱼的背鳍有数根锋利的骨刺,被刺伤后往往被刺处会产生强烈的灼痛感,但鳜鱼的毒性并不强,被鳜鱼刺伤后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其中伤口不大时过不了多久就能自愈,但若伤口太大或伤口太深则要用消毒液消毒,必要时还要及时到医院打破伤风疫苗。
3、生活习性
(1)环境:鳜鱼是底栖性鱼类,喜栖息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水草茂盛且较洁净的水体底层,最适水温23-28℃,摄食水温5-32℃,生存水温0-36℃,水温低于7℃潜入深水越冬。
(2)食性:鳜鱼是肉食性鱼类,鱼苗阶段主要捕食其他鱼类的鱼苗,体长到20厘米时主要捕食小鱼、虾类、蝌蚪、幼蛙等,体长到25厘米以上时主要捕食鲫鱼、白条鱼、泥鳅等鱼类。
(3)繁殖:鳜鱼是卵生型鱼类,雄鱼1-2龄、雌鱼2-3龄性成熟,繁殖期4-8月,雌鱼最大怀卵量可达50万粒以上,产卵时亲鱼成对的在水面游动追逐,然后在水体下层产卵、排精。
4、代表鱼种
(1)鳜鱼:鳜鱼是鳜属指名物种,别称桂鱼、季花鱼、鳌花鱼等,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长江、珠江、松花江等地最常见。
(2)暗鳜:暗鳜是常见的一种鳜鱼,别称石板鳜、茶叶片、梧不卷等,主产于长江、珠江、闽江等水系,体侧深暗灰色,背部灰黑色。
(3)斑鳜:斑鳜是常见的一种鳜鱼,别称西江斑鳜,广泛分布于云南、四川、湖南、广西、江苏等地,辽河、鸭绿江等水系也有分布。
(4)波纹鳜:波纹鳜是常见的一种鳜鱼,别称癞头桂、铁鳜鱼等,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等水系,多栖息在砾石底质或沙滩的水域中。
(5)高体鳜:高体鳜是常见的一种鳜鱼,别称高背鳜、驼背鳜等,广泛分布于长江及以南各水系,喜栖息在水草繁茂的江河、湖库中。
(6)长体鳜:长体鳜是常见的一种鳜鱼,别称竹筒鳜,主要分布在长江、珠江、闽江等水系,个体比较小,数量不多,经济价值不高。